> 日记经验 > 正文

中国留学生日本生活访谈视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生活)

时间:2023-12-03 00:54:02

中国留学生日本生活访谈视频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关于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电影,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本文目录:

关于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电影

《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
很好的记录片,我去年看的,它是分每个人的故事拍的,我都看哭了,在日本留学真的很苦,希望我们都能坚持下来。
你也是今年4月生吗?我申请的是东京,你去哪啊?

中国留学生日本生活访谈视频

留学日本:千叶敬爱大学中国留学生访谈

人物介绍:孙贺锋,辽宁鞍山人,2000年来5月日本留学,2002年考上千叶敬爱大学国际关系学科,2006年进入日本大学MBA课程,同年内定于某不动产公司的国际投资部。2010年8月退职,独立成立了公司Tomobay,并出任代表取缔役兼社长。

记者:您好,孙贺锋先生。以往我采访的在学学生比较多,想通过他们来让大家知道该如何去准备考大学。最近,我想改变一下视角,让一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老留学生们来谈谈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上的经历,希望能为后来者们提供参考。所以请到了您,首先能请自我介绍一下么?

孙贺锋:好的。我是辽宁鞍山人。来日本时间也挺长的了,2000年来日本,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了。在日本上过语言学校、大学、大学院,并且在日本的公司就过职,现在开了自己的公司。

记者:那真是老留学生了,能问一下您当年来日本的契机么?

孙贺锋:来日本之前,我已经在国内上了大学。当时自己心气比较高,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毛头小伙子。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在大学里虚度时间,只在大学里上了一年就不想上了。想自己做点事。辽宁鞍山是中国钢铁的生产基地,就自己做了一些钢材生意。干了一段时间也不是太理想觉得成功机会比较渺茫,正好有亲戚去过日本,就建议我去日本留学,我觉得国外肯定更适合我,就接受亲戚的意见到日本留学了。

记者:刚到日本的时候去了哪个语言学校?

孙贺锋:当时我去的地方是茨城国际学院,在茨城的日立市。

记者:到了日本以后感觉如何呢?

孙贺锋:刚去的时候感觉这里很好,但后来发现这里虽然美好,但不属于我自己。我在语言学校里呆了2年,天天三点一线,慢慢就觉得自己麻木了,每天没有自己思维的时间,就是一个木偶,学习、工作、吃饭、睡觉,每天都是一样的生活。

记者:看来那个时候很辛苦了,您来了多长时间开始打工的呢?

孙贺锋:第一份工作是来了三个礼拜开始打的。

记者:那个时候打工还是很容易找的吧?

孙贺锋:其实很难,因为日立市是一个工业城市,商业区不是太多。幸好我出国之前还比较用功,日语学得相对来说还不错。所以当其它同学还不大能说日语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和日本人简单对话了,也有这个原因学校老师帮我介绍了一个工作,所以我比一般同学找工作快一些。那是饭店的工作,其实我一开始只干了5天。第6天之后我在回家的路上骑车摔倒造成了胳膊骨折,足足休息了4个多月。

那时候觉得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个低点。自己在国内好好的大学不上,非要去做生意,结果生意也失败学校也没得上了。本以为到了日本能改变自己得命运,没想到第一份工才打了5天就骨折。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不自量力了,觉得自己应该更脚踏实地一些,不管怎么说应该先让自己在日本的生活安定下来。所以等胳臂好了之后又找了一份工,啥也不多想,就是天天打工上学,这样的生活我坚持了将近两年,直到我考上大学。

记者:我能问问您语言学校时代一天打多少小时?

孙贺锋:我打夜工,晚上7点到早上8点,然后去学校上课4个多小时,下午在家睡觉到晚上。

记者:那您考上了大学之后和在语言学校的生活相比有什么改变呢?

孙贺锋:大的改变没有什么,唯一的一个改变就是生活变得不稳定了。这主要指的是打工,在日立市的时候一直是在工厂打工,到了千叶之后则是几个工作换着打,一直不是很稳定。到了大二我想做生意的念头又起来了,在大二的下半年我在一个千叶的一个商场租了一个地方卖我自己的东西。

记者:千叶的一个商场?

孙贺锋:算是一个百货楼,一楼是超市。日本也是有承包这种商业模式的,在日本是有一个公司把这个百货楼二楼的大部分给承包下来,然后再分成小隔断出租给其他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这个公司负责管理,不用你站柜台,你只要把东西放上货架就行,然后公司给你排好条形码,百货楼的人负责站柜台。客人买了你的东西只要一扫描条形码,你自己在家里就能知道你有东西卖出去了。

记者:这种商业模式挺不错,这个你做了多长时间?

孙贺锋:也没有多长时间。因为位置并不是太好,而且我卖的东西也不是太有人气,所以在百货楼里卖东西没有怎么赚钱,几个月也就没有再做下去。后在在另外一个超市设了个摊位,卖一些来自中国的小饰品,尽管也没有赚到很多钱,但勉强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卖这些东西就要看运气了,有的时候一天能赚四五万日元,有的时候就很少。我记得有一天的销售额只有400日元。当时心情很郁闷,走到一个地方正好是当地的祭り、也有人在卖各种小吃、书籍、还有蔬菜的。当时有一个摊位是卖北海道土豆的,个儿特别大,一个400日元。我就拿那天的销售额买了一个土豆回家做了饭,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记者:呵呵,这也算是一个难得的经历。在大学里你还参加什么样的活动了么?

孙贺锋:大学里自然就是和同学打篮球、踢足球、一起吃吃饭之类的,我想大家在大学里都经历的差不多。学习方面,您估计也知道,我的大学并不是什么好大学,好在有名的老师还是有几个的,我的教授是水口章,他是中东问题的专家,小泉时代是国际形式研究会的研究员。他对中国并不了解,上课的时候老是对中国指手画脚。在课堂上我有时候会和他争得面红耳赤,不过这只是学术上的讨论思维方式的碰撞,我们关系还算不错的。我大四那年巴基斯坦地震,水口老师组织我们在一个千叶车站的前面募集援助资金,我也跟着去了。老师可能也是和媒体关系不错,读卖新闻来采访了,老师就把我喊过去让我和记者对应一下。我当时也没多想,就和读卖新闻的记者聊上了。没想到第二天在读卖新闻上登了这条新闻,我的名字也登在报纸上,这次上报对我后来帮助挺大。

我当时已经临近毕业,日大的大学院也合格了,当时就要去东京找房子。那天正好报纸寄了过来,我把报纸带在包里面去东京一个不动产公司下属的事务所咨询。当时事务所的负责人是一个中国人,两个人就聊了起来那个中国人一听到我即将毕业的大学就笑了,说你是不是没好好学习怎么就考上了这样一所三流大学,是不是就为了混签证什么的,说得有点刻薄。我当时一激动就把报纸给他看了,说虽然我大学不怎么样但是我老师还是比较有名的,带我们去做了募捐,我还上了报纸呢。

那个负责人一看还真的上过报纸,觉得老师能推荐我去接受读卖新闻的采访,肯定和我关系很好。我能和日本教授有这样的关系证明我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行,就问我想不想在事务所打工?就这样我就在这个事务所打工了。当时是05年的年末,到了06年公司新年会,全公司的职员都参加了,新年会上公司社长看到了我,和我聊了几句,问我以后愿不愿意在公司就职,因为2006年开始公司要去中国投资项目。就这样我在2006年大学毕业之后开始进入这个公司就职,晚上在日本大学攻读MBA。

记者:恭喜恭喜,这真是难得的机会。进公司就职之后参与了中国的投资项目了么?

一开始是战战兢兢,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学,学习关于证券、财务方面的知识,通过实战积累经验。我工作了4年,从我手里投下去了5个项目,其中两个已经上市,还有一个预计是今年末明年初在香港上市,自己对这个成绩还算满意。

记者:您觉得您工作这4年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孙贺锋:最大收获是认识了很多人。毕竟风险投资这个行业也算比较狭窄,必须要和四大会计事务所、大和证券、还有其它和美林、高盛这样的投资银行打交道。此外,更多的是接触了各个企业里面的项目负责人,让自己的人脉拓宽了很多。

记者:和他们接触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孙贺锋:和项目负责人接触的时候感觉他们说话很有自信,你能感觉到他们的力量,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思维也很宽广。有时候感觉他们的话题不着边际,但是思想很开放。这是我认为作为一个项目负责人,作为一个企业的牵引者所必须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リーダーシップ。还有就是有一个好的想法的时候该如何去把握?或许就会成为你的新的开端。我认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是因为一个很好的想法自己开设了公司,现在公司的年利润已经上亿,他本人非常年轻几乎就和我差不多年龄。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记者:这是不是也是促使你自己独立的原因之一呢?

孙贺锋:算是吧。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工作的问题,可能您也知道,在公司就职,尤其是在日本公司工作的外国人,一般在3~5年左右会遇上一个瓶颈。刚进公司的激情被烦躁代替,不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在何处。熬过这段时间的话也许会在这个公司呆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熬过去的话就会跳槽或创业,我属于后者。在我进公司的第四年,公司上层有了变化,原来的创始人开始淡出,新的社长就任,公司开始把工作重心从中国收回到日本国内,我也回到了日本。一朝天子一朝臣,我是被前任社长提拔的人,所以被安排了一个闲职,自己也一下子没有了目标,我就开始考虑是不是该自己独立出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权衡再三,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在日本公司里混日子的性格,就离开了原公司开设了属于自己的公司。

记者:我们这个访谈主要还是面向广大的在日留学生们的,对于他们您有什么样的话要说么?

孙贺锋:以前我做生意老是失败,觉得自己是时运不济。工作了,接触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才发现自己以前太幼稚了。我的留学也许不能给留学生们什么好的建议,但是在接触了四大会计事务所,外资的投行之后,发现那些站在金融界顶尖公司的中国人几乎都是一流大学毕业的,他们能接触到最新的咨询,发现最好的发展机会。所以如果想通过留学让自己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还是应该在留学生时代好好学习,不要过多的考虑打工赚钱。毕竟考上一个好大学人生就上了一个台阶,以后会有更多发展的机会的。

记者:谢谢您的分享,祝您的事业今后蒸蒸日上。

孙贺锋:谢谢。

记者手记:

轮回——在采访中孙贺锋多次表达出来的词。在他看来,自己是走了一个轮回,又回到了10多年前,自己是该退学做生意,还是该继续上大学。那时候的他年轻气盛,草率地选择了前者,结果生意失败来日留学。现在他已经是日本某不动产投资公司的中层干部,是在日本公司坐清闲的办公室,还是自己创业?已经而立之年的孙贺锋再次面临类似的选择。这次他依然选择了创业,只不过和10多年前相比,这次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来日本的留学生,有很多种目的。或为打工赚钱,或为丰富人生。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才会来日本留学。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留学的成功者,都会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人生里总会有那么一两次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你抓住了那你就是自己人生的成功者。

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视频嘲讽广岛原爆?

近日,两位正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其发表的视频中,谈及了二战期间因大肆侵略他国,最终被盟军中的美国为了结束战争,向侵略者的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放一颗原子弹一事时说:
其中一位中国留学生说:“很多朋友都私信我,想知道日本到底对‘原爆’有多大的认知?”
“其实我们在课堂上,以及跟日本同学的交流,他们对这个事情的真相不太了解,在广岛人民心目当中,他们总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被爆者”。
(另一留学生“通哥”:“他们总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受害者’”)。
“却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被爆了?而且,给大家讲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啊,在广岛当地有一个和平文化的奖学金,是专门支援这种外国留学生的,我跟通哥很荣幸都是这个奖学金的获得者”。
“这个奖学金呢,它有一个一年一次的和平文化‘见学会’,说白了,就是参观‘原爆’博物馆”。
(通哥:“然后,给你讲一些广岛被爆之后的样子,还有一些遗物什么的。有个饭盒,黑了吧唧的,说是哪个学生上学途中一下炸没了——其实细想下,不得不说,他们其实有点鸡贼在里面。因为,你发现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好多衣服啊什么的,都是童装、小三轮脚踏车啥的,都是小孩的东西。因为,其实你不管战争怎么样啊,对于孩子来说,其实都是挺可怜的,我猜测啊:有可能是要利用孩子这种怜悯心,看着确实是挺可怜的……但没办法同情”)
“但是,咱们好像没有那种心情,就同情不起来的感觉……”
一位日本议员看到这个视频后,如此评论并要求道:
“一个不堪忍受的视频。嘲笑原子弹的受害者,请自行检查内容。根据翻译,视频中的学生正在接受广岛和平文化财团奖学金,该中心与广岛市有联系,因此,我们将在选举后,下周初确认细节”。
不过,中国知名媒体人胡锡进却如此评论道:
“这两个学生没有说‘活该’这一类的重话,只是表达自己‘同情不起来’的真实感受,而且是用中文对中国人讲,毫无故意刺激日本社会的意思。日本一些网民听说了感觉不舒服,议员推波助澜都不奇怪,但希望广岛当地政府不要被绑架。他们如果以此制裁两名中国留学生就太low了”。
……
首先,我们这些曾被日本侵略者侵害过的国家——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当然也包括日本人等全世界的人民,都要坚守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那就是二战时期的德国日本意大利等组成的所谓邪恶“轴心国”,早已在事实上,以及最终的国际战争法庭上,被全世界人民宣判为侵略者!——只有首先站在这个不可动摇的事实与原则基础上,才能用正确的立场来看待具体的战争中的行为。
其次,对于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双方而言,其各自国内的人民,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真正的受害者——但是,对于当年的日本侵略者来说,是不是说侵略战争的罪责只由其国家的战争贩子们完全承担?而日本普通人就完全无责,完全无辜呢?如果这样说,也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更不符合历史事实!
日本是议会制国家,日本人民当年选出的议员,再选出国家的执政者,这些人由下至上都最终支持了日本对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侵略,也同样成为与美国等同盟国宣战的支持者,所以说,当时的日本普通人,也难以将侵略战争的责任都推得一干二净!
由此逻辑来看,日本普通人最终也成了其国家发动侵略战争中的“受害者”,却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11年东京大学理科一类中国留学生访谈

人物介绍:

王卉,南京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7年10月赴日本淑德日本语学校留学,2009年4月合格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早稻田大学。现在东京大学理科一类2年级生。

记者:您好,王卉同学,请您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王卉:好的,我叫王卉,2007年毕业于南师附中之后就来到了日本淑德日本语学校里学习了一年半的时间。2009年4月考上东京大学理工科一类,现在二年级。

记者:能说一下您来日本的契机么?

王卉:原因其实有很多,我初中的时候就打算出国了,所以那时候就比较努力学英语。但上了高中之后发现英语高手很多,觉得自己就算去英美国家留学也没有什么优势,不如再学一门语言。我选日本的原因是我一个表姐在东京工作,日本离中国近,家里人比较放心。还有就是我个人的原因了,我从小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比较感兴趣。

记者:中国的古典文化?

王卉:是的,我小时候学过山水画,还练过一段时间书法。对汉字的构造很感兴趣,而日本也使用汉字了,我认为,同为汉语圈的家,中国和日本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为此自己也看了一些关于日本文化方面的书,结果发现很多作者们看法相差挺大的。对于这些不同之处,我想自己去验证一下,这也是我来日本的原因。

记者:您来日本之前会日语么?

王卉:几乎不会。我2007年高考结束后才开始学日语,10月就来日本了,只学了3个月的时间。

记者:那是怎么样去的淑德日本语学校呢?

王卉:当时我是在南京的一家中介办的留学,我父母想让我去一家环境比较好、能安心学习的语言学校,中介就推荐了淑德,说这家学校拿的是留学签证,而且环境很不错,宿舍离学校也很近,还有针对大学考试的课程,所以我就去了淑德日本语学校了。

记者:来日本后感受如何?

王卉:刚开始非常新奇,我从小到大没离开过父母,突然间到了国外,而且几乎语言不通,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好说英语,指手画脚地交流。对于城市面貌,最大感受就是日本的街道规划和房子结构都和中国大不一样,尤其是参观过一次日本防震的演示,日本房子的结构给我印象深刻,所以当时我就想以后考上了大学去学建筑。此外,生活上的感受就是到了日本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其实我高中开始住校,也独立生活过,所以没来之前觉得自己多多少少有些自立能力,应该没啥问题。但来了之后发现,还是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以前高中里是有食堂的,但是来了之后要天天烧饭。还有就是高中住一个宿舍的大多是一个南京本地的,远也不会跨省。到了日本这里都是各地的人,甚至还有其他国家的,大家来日本的目的各不相同,首先必须先学会如何与他人和平相处。

记者:我想问问学习上的问题,您是怎么学习日语的呢?

王卉:当时来日本之前想得很简单,觉得自己学语言能力也不差,到了日本有好的语言环境,日语就会好起来的。但后来觉得自己想法错了——自己不刻苦奋斗,语言能力不会自然而然地提高。所以我就给自己定了学习的目标。比如我当时来日本的时候日语很差,在班上日语只能排到中等。我就把目标定在下次考试一定要提升几个名次,慢慢追到全班第一。同事还制订了学习计划——比别人更努力,日语基础不好的话,别人学两个小时,我就加倍,别人放学有其他活动,我会留下来去问老师各种问题。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我考上大学。

记者:看得出来,您是非常刻苦的。您到日本多长时间语言交流就没有问题了?

王卉:大概半年左右的时间。虽然交流时还是能让人知道你是外国人,但我表达自己的意思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了。

记者:那您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大学考试的呢?

王卉:要说准备大学考试的话,从2008年第一次留学生考试之前三个月开始的。那是我第一次参加留考,当时考得不是太理想,总分640多分,理工科不到50名的成绩。

记者:我想问一下,理科的话,您也许是底子不错,也许不用怎么复习就能拿到不错的成绩,但留考的日语部分您是怎么准备的呢?

王卉:我在考试之前了解到留考的日语是分为“读解”、“听读解”、“听解”、“记述”四个部分的。我按照分数比例进行精力的划分。当时记述只有6分,而且有固定的写作格式,我没怎么投入精力。不过听说现在考试写作分数上涨了,请想考大学的同学务必关注一下。

当时剩下的三项里有两项是听力,所以我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练习听力中了,为此我做了不少套的模拟题。我把留考里出现的不会的单词全部整理,然后背下来,像学英语一样从最基本的开始。然后就是学习语法,但我在语法上的课后练习不是很多,因为语言学校会教,留考里也不会怎么出现比较难的语法,一级语法基本上考试里都用不到,所以我只看到二级水平的语法就没怎么再深入看了。

听力是最大的难关。很多前辈和同学说去打工和看日本电视可以锻炼语感提高听力。但我觉得说一遍和看一遍就过去了,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我就把留考考题听一遍然后完整的默写出来。刚开始默一篇要花很长时间,但我坚持下来了,每天花好几个小时不停地练,慢慢的速度也提升上去了,听力也越来越好了。

记者:可以想象当时您是多么的刻苦。六月留考结束之后,还有十一月的留考。之后,您又是怎么准备考大学的呢?

王卉:我当时来了日本之后把目标定在东大,但是当时的各方面实力都不够。于是我制定了一个长期计划,就是半年以后,参加六月留考,使考分能达到日本前十名左右的大学的要求;七八月份主攻英语托福,达到东大的要求,同时也把早稻田大学确定为自己的目标;然后全力准备十一月的留考,争取把理科和日语都考到满分;来年年初考名古屋大学和京都大学,积累考大学的经验;最后三月参加东大考试并且合格,这是我当时的六步计划。也算是天道酬勤,我的计划实施得比较顺利,大致完成了。

不过想必您也知道,说起来简单,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很难的。尤其到了六月以后我变得非常繁忙。很多人参加过留考就觉得该松一口气了,但我当天晚上就开始准备报考早稻田的资料。早稻田大学和托福的备考时间是冲突的,我必须一边准备早稻田的校内考一边准备托福考试。好在早稻田的校内考里也有英语,所以我准备托福的时候也顺带把早稻田的校内考也准备了。

早稻田发榜是在10月初左右,看到自己考上早稻田了心情很复杂,又高兴又紧张。高兴是因为自己考上了早稻田,紧张的是距离东大的目标越来越近,意味着考试的日子也离得不远了。我第二次留考考了730多分,数学和日语都差不多都是满分。说实话考完之后我才松了一口气,毕竟拼了一年了嘛。之后的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我就主要准备校内考了,因为日本排名靠前的除了对分数要求高以外,也比较在乎学生学力自身的“特质”,为了这部分的印象分,我花了很多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体验日本的方土人情,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009年的1月和2月,我分别考上了京都大和名古屋大。

记者:您能否给我们分享一下你考东大的经历?

王卉:好的。第一轮选拔是书类选考,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东大的书类选考除了对分数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以外,也很在乎学生的特质。很多学校只要我的高考成绩和留考成绩,也就是说只看考试的分数。但是考东京大学时,只要是能证明自己努力的东西据说都可以交上来。所以我提交了很多材料,比如我参加过的绘画比赛等比赛的奖状,参与过高中英语的校本教材的我,在社区做过社工的证明。

我觉得我书类选考能合格或许一方面是自己的分数还说得过去,另一方面是这些参与过的活动让东大看到了我努力的痕迹。

记者:也就是说东大不光是要求成绩优秀,也要求个人的素养达标?

王卉:我认为是这样的,可能是因为考试选拔淘汰率较高,所以设置了双重的标准。记得我那年理科一类所有考生中只有13个人通过了书类审核进入了下一轮选考。之后就是笔试,两个半小时内用日语写两篇小论文。虽说字数不限,但一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至少要写到答题纸的反面。最后是面试,教授会询问你几个基本问题,根据你的回答随机提问,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大约20分钟。我听说这两篇小论文会给两个分数,面试会再给一个分数,三个分数综合起来决定你复试是否合格。

关于个人素养,我很感激自己的母校南师附中。因为当时学校里给我提供了很多机会去参加各种活动,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接触社会。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当你忘掉学校里所教的一切东西,剩下来的就是教育。我在离开母校之后,渐渐地体味到了附中对我的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后来得知我考学,我当年的恩师们以及校长老师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对于这些我也非常心怀感激。

记者:原来如此。那么最后理科一类合格了几个留学生?

王卉:5个,都是中国人,有一个学生最后去了东北大学的医学部,所以入学时是4个人。

记者:来日本一年半,通过了东大,京大,名大,早大四所日本顶尖大学,也是您努力的成果。现在您已经是东大理工一类二年级的学生了,进了大学之后您又给制订了什么新的目标么?

王卉:嗯,确实,我曾经的目标之一就是考日本最好的大学,现在虽然已经考上了,我还是要珍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继续奋斗下去。我的专业是建筑,我对艺术也非常感兴趣,所以在大学里参加了美术的兴趣组。此外,我想大学毕业之后能去欧美国家攻读建筑设计的硕士,再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

记者:我曾经采访过您东大的前辈王先,她说她在东大里最大的烦恼之一就是每天上课要一个人要面对36个男生,不知道您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王卉:我非常能理解她的心情,事实上同为理科一类,我和她的情况很相似,有时我在理科的课堂上看到女生都会为发现同伴而激动一下。不过习惯了以后,和同学们的交流也挺有意思,我很多朋友都想学中文,理由各种各样。我记得其中一个人说,他觉得以后只掌握日语和英语还远远不够,能和通过学习一种语言和13亿的中国人正常交流是非常让人开心的事。我突然想起我当年来日本的目的,不是和他一样么——想去直面一种文化,感受没有语言隔阂的交流吗?所以他的回答让我印象很深。通过很多交谈不但让我知道外国人是怎么看待中国,也让我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母语和文化背景。

记者:最后我请您作为一个前辈,给即将考大学的后辈们一些建议。

王卉:其实我在上大学之前也看了很多前辈给我们的鼓励,但等自己走过来之后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那几句最朴实的古语“天道酬勤,厚积而薄发”,付出了汗水才会有回报。很多人都会一味追求技巧,但只有技巧没有实力的话,恐怕还是不会成就未来的。

记者:好的,谢谢王卉给我们分享自己的经历,祝您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

王卉:也谢谢您。

记者手记

我采访过很多考上日本一流大学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勤奋,这一点在王卉身上尤其突出。

一个几乎没有学过日语的孩子来到日本,半年之后日语便能突飞猛进,一年之后就能通过早稻田、东大的考试,在大多数人眼中,这几乎是传奇。我想探求她成功的秘诀的时候只有那朴实的几句话:“我制定考东大的目标,然后一步步把目标实现了,原因只是在学习上我花的时间比别人多而已。”

“天道酬勤”是中国古代大家韩愈的一句名言,它昭示了一个自古颠扑不破的真理——只要你比别人更努力,你就比别人更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