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记经验 > 正文

文科读博经验(文科读博有工资吗)

时间:2023-12-02 06:54:01

文科读博经验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文科博士毕业有多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本文目录:

文科博士毕业有多难

文科博士毕业难。

一、所学泛而不专

有些学生选择读博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这无可非议,读博期间的确包括了很多的学习。但你需要的是将精力集中在与自己论文有关的内容上,选修或者旁听一些对你的研究帮助不大的课程几乎是没有必要的。

在读博第三年年底,博士生至少阅读过50至150篇文献,准备好学位论文开题答辩。当然,有些学生可能总是在阅读与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文献,却从未开始自己的研究。对待这些学生,一些导师最终会失去耐心。

二、目标过高或过低

博士生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是正确的选择。目标过高的博士生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不要总妄想着你在博士毕业答辩能够一鸣惊人,实际行动永远比不切实际的空想要实在。目标过低的博士生指望着混出一个博士学位,对研究的态度是不够积极的,很容易因为做的太过随性而挂掉毕业答辩。

三、被动与拖延

被动的心态的不适合做研究的,只有积极进取的态度才是一个优秀博士生应有的。至于拖延的毛病,一种属于被动的拖延,也就是那种浑浑噩噩,不到deadline不完成的,还有一种是目光太高,太追求完美主义的拖延。不论是哪一种拖延,都不利于博士毕业。

文科读博经验

如何考博,求经验

一、考博前的准备工作 以真诚赢得报考。在职者报考,首先要征得单位同意。我们的体会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的专业必须和现在所从事的工作紧密联系。一般说来,自己从事的工作自己比较熟悉,从理论到实践积累较好,它一方面是自己报考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更是自己争取单位支持的基础。只有把单位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才具备说服的前提。有许多考生,感觉成绩不错,但因为是自己单方面愿望,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最终得到颇为遗憾的结果。 2.注意人际关系。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虽然就个人、单位、国家而言,考博都是一件好事,但理论上的好事要变为现实生活中的好事,就必须注意人际关系。要从工作需求、个人发展、感情认同等方面去做工作,在争取的过程中,注意讲究方法,忌简单暴躁,多感情投入,少意气用事,自己的体谅和耐心终究会取得单位的同意。 3.正确处理工作和考博的关系,做到工作和备考两不误。考博复习前期主要以单位的工作为主,把工作做好的同时,尽可能腾出一定的时间看书。后期,主要是以复习为主,工作上别出问题。快要考试时必须实行"非常政策",全力以赴地复习。考生一定要注意和导师联系,不但你要了解熟悉导师,也要让你的导师了解你的现有学术水平和将来的研究兴趣。你可以将你发表的学术著作和论文邮给导师,也可以当面请教。
二、报考专业与学校的原则和策略 报考专业和学校首先要能够考上,其次是结合兴趣和爱好,再次是学校的名气和地理位置。报考方向很重要,往往决定你考博的成败。如果方向选错了,即使你准备再充分,实力再雄厚,可能也只是"陪考"而已。 好学校不一定难考,一般学校不一定好考。首先是报考的专业。专业不同,直接决定自己将来的事业走向。一般考生往往会选择和硕士时期相同的专业,也有人为了将来就业需要,可能会考虑转行。这就要求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如果转专业,一定要注意现在要报考的专业和自己的原专业不能太脱节。不能否认随着交叉学科的兴起,博导们对跨专业考生的偏爱也与时俱进。如学数学、统计学的报考经济学、管理学有明显的优势,有理工科背景的人报考与公共政策与管理有关的专业也较受欢迎。成功的专业选择取决于自己的兴趣和对自己实力以及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 其次,确定报考学校或单位。根据自己目前的实力,选择合适的学校。往往该专业名气越大的学校,竞争就越激烈,越能激发潜能。如果你原来硕士毕业高校较好,报考一般院校博士缺乏挑战性,未必能考出好成绩。毕竟一般院校的竞争力相对弱些。所以,考生同时报考两所甚至三四所高校,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有的博导不能保证上线就能录取,也建议考生同时报考其他学校,这能够起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这两三各学校的专业最好相同或者相近,时间上和档次上最好拉开。 另外,无论是考博还是高考,都有报考"大年"与"小年"之说。考博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运气也是一个因素,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往往是今年报考的多了,明年可能就少了。今年这个专业竟争激烈,不一定明年也竞争激烈。有的学校还存在报不满的情况,比如有一年,北京理工大学个别专业,报考人数小于招生人数;南方某所著名师范大学某个专业参加考试的人数和招生人数大致相当。这种情况,只要你的专业课和外语不是太差,就极有可能被录取。如何抓住这种机会呢?就是多报。
三、如何抓住重点提高成绩 考博人数不断增加,考博的难度也在不断攀升。抓住规律,就可能事半功倍。博士生与硕士生专业考试题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就是都是考查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同点是硕士生还要考一些基本的知识,而博士生人学考试主要考查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对学术动态的把握和现实问题分析,而不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大多都是大的论述题。考博肯定要广泛读书,刻苦攻读,这些我们不必赘述,主要谈谈应试技巧方面。抓住专业重点是任何复习考试的关键。博士考题一般不会很偏,但是答好不容易,尤其是面向很多专业的基础课考题。 博士生考试如何抓重点? 第一、搞清楚历年考试题型。题型是考试形式,与考试内容关系密切。一般考试题型定了,考试内容也就基本定了。考试题型以及历年考试题,可以通过同学或者朋友从报考学校获得。一般考试题型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比如有的高校爱出资料题,对此,首先要找到相关的原理,这需要基本功扎实,然后分析资料,结合实际谈你的看法。有的还需要说出这个资料的出处,一般这类都是中外对本专业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的思想,比如教育学,不是孔子、老子就是蔡元培,不是杜威、赫尔巴特就是卢梭、裴斯泰洛齐。有的学校爱出书评,大多是"就你熟悉的名著简要评述"。所以可事先研读相关专业课的中外名著各一本,详细写出书评,做到有备无患。 第二、推断出题的方向。一般说来,报考学校、报考专业基础课的考题,是由报考单位的比较有学术威望的老师来出,大多是报考专业的博士点负责人出题。推断出了老师,基本可以判断出题的内容。通过文献检索和网上查询,弄清楚这几个老师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两年的发表的论文、著作和所从事的课题研究题目。考题的题目大致就是这些。因为导师对近期从事的研究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倾向于出这类的题目。通过各种渠道,尽量了解可能出题老师的学术背景,比如他的年龄、学术观点、研究领域、毕业学校等等,另外,报考学校其他老师的有关研究也要关注,因为他拥有的资料,可能出题老师也拥有。去年考了的题目,今年不会考,但是邻近的内容一般就是考生内容。比如教育学,去年考了国民教育,今年可能考义务教育。 第三、必须抓住所考科目的"核心要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系列重点,必须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即使考题跑出了你的重点范围,运用你所掌握的"核心知识",答题也不会差很远。也就是说专业课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必须具备。只要把这些基本的东西搞得很透,一般不会出间题。课本上有些东西都是"陪衬",如果没有充足的精力,根本就不用看,一般不会考。这样,可能考的内容很精通,考试成绩就容易提高。我的考试用书是简写本。因为这种版本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记忆。每门学科都有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牢固掌握这些"核心知识",而且做到语言优美,数据准确,一旦遇到不会的间题,只要沾边就写。 关于博士英语考试,是阻碍博士生人门的一个门槛,随着目前考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的把关效力逐年下降。一些人外语很好,恰恰在专业课上栽了。北师大有的专业一旦外语过了线,就不考虑外语成绩,而是按专业课成绩排名了。但是,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外语还是个拦路虎。博士外语的难度各个学校不一样,一般介于英语六级和托福考试之间。近年来,我们发现考博的英语难度有所提高,主要是词汇量大了,如何准备外语呢? 我们的经验是参加英语培训班。单纯自己看书做题,效果未必好。北京等地每年寒假开办了许多六级英语培训班。如果是高校老师,可以在本校听听英语课。如果报考学校开办考博英语培训班,最好是报名学习。这类辅导班的辅导有一定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成绩。总之,要有针对性地复习。
四、考博专业课的复习 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了解学术动态考生在确定了报考的剧市和研究方向以后,要立刻在招生简章或报考学校的网站上查到复习的参考资料。一定要翻翻近两年专业杂志,看看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浏览一下报考学校近三年的学报,了解本专业发表的论文。最好,在考前就有关热点问题加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尤其需要强调一点,考生应在中国期刊网上查到导师近五年中发表的文章以及导师近年的专著,有些观点、数据、理论要掌握,特别是有关老师的论文一定要烂熟于心,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搬上去,这对于提高你的成绩会大有裨益。特别要注意教师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围绕这种问题,时间允许的话最好再收集相关资料。往往导师会在这些间题上查考学生。导师招收博士,也是寻求合作者的过程,如果发现一个对自己近两年研究的领域知之甚多,甚至观点也和自己相容或相似(如在试卷上写出和导师观点相反的学者、著作和大致的区别),势必会给导师带来好的印象。可以提前和该导师的博士生取得联系,要求提供去年的专业课考试的考题(一般专业课试题有10%一30%的重复率,而各高校却不提供专业课考题),或者要求他提供第一学期的专业课笔记(老师近期关注的重点大多都在其中),也可以请他大致谈谈考试出题的倾向以及考试的感受和经验。
2.复习阶段。花半个月时间收集全资料后,应拟订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时间和进度安排、复习方式、自查形式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l)时间上,专业课的复习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越往后复习密度应逐渐力口强。(2)精力安排要详略得当。一般要求复习教材内容至少三遍。第一遍,对教材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这本教材谈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体系。第二遍,画出重点内容,并适当记忆,掌握该教材的一般知识点,尤其是该书的精华部分和大致脉络、主要观点应非常清楚。个人看书习惯可能不同,既可以做读书笔记,也可以就在书上画,然后再整理出一个个的理论、观点。这里要注意学会比较研究的方法,即比较各个理论之间的异同,从而确立自己的立场。对研究领域当前的热点问题,尽可能找些资料看看,并初步思考这些问题以使自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观点,有心得的地方应专门记录下来。如果说前两遍是考生自我学习消化的过程,第三遍则是直接为考试做准备的,应放在离考试日期较近的时间内(以一个月内为宜)。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前面学到的东西不至于在考场上反映不出来。(3)复习内容上有一点需单独强调,即对所考的课程,均要阅读几本非指定考试用书。很多导师喜欢出书评一类的题型。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专业课复习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一是自己的硕士论文刚做,对本专业的理论,特别是前沿理论以及当前的热点问题掌握得较全面;二是如果是报考本校的导师可以较方便地找到有资料_甚至可以提前一两个学期选修该导师的专业课,从而在专业和感情上与老师靠近,这对下一步的面试很重要。劣势一是不少硕士生精力投放在找工作找工作上以及接触该专业时间较短;二是缺乏具体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本。 对于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而言,难度往往比较大。一定要分析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后再决定报考。在复习时也可以适当兼顾以前的专业犷笔试和面试要让导师感觉到你原专业功底比较扎实,报考该专业是个人研究兴趣的转向而不是自己在原专业上失败了才改换门庭。不过复习专业课时,所准备的时间和精力要明显增加,时间分配要向专业课倾斜。同时,在复习专业课时,要从报考专业的基本教材看起,学习该专业硕士生甚至本科生的课程,对一般课程大致浏览,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就行。而对考试指定课程,则应反复阅读,重点突破。
五、笔试与面试技巧 专业课的临场发挥也很重要。需要注意的有l)时间安排,合理分布。考博时间为3个小时。拿到试卷后,先用5分钟大致浏览一下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难题和偏题,要准备1个小时时间,而对于自己熟悉的考题,则要尽快在半个小时内答完。(2)答题次序,先易后难。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可以估算出大致需要的空间。每一题最好在新的一页抬头写。(3)文字书写,优美流畅,但这也不能以牺牲答题速度为代价。字体大小要适中,太小让阅卷人看了费劲,太大又让人觉得没有多少内容。(4)先写提纲后落笔。这样可以明确答题思路,不会因紧张而漏掉重点内容。(5)答题量宜多不宜少,文科类可以按照每10分1000一1200字准备答题数量。(6)重点突出,观点清晰。这就要求考生拿到考题,就知道导师想了解什么,然后围绕重点展开。一定要在段首就摆明观点,否则让人看了会有不知所云之感。(7)思维严谨,逻辑严密。把每一道题当作一篇中短文来写。和考硕不同,对于部分考题,导师并不指望每个考生给出相同的答案,只要你有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用相应的论据去合理论证,导师就会从中看出你的学术能力。(8)难题偏题,从容对待。每个考生不可避免会遇到自己不熟悉或没有复习到的考题。这就需要考生运用一定的答题技巧。首先,要确信不管什么题一定是该科目范围内的,围绕题目本身做文章。如将题目根据字面意义拆成几个方面的间题。对自己熟悉的部分详加阐述,对不熟悉的则少谈或绕过去,千万不能谈一些外行话,或者对该间题仅发表一些感性的评论,尽量要使用学术性语言,使用较新的专业话语。总之要自圆其说,而且要做到卷面清楚,答题量充足。随着博士招生的日益规范和科学,面试成绩在录取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多数高校笔试结束即面试,有的高校根据笔试成绩另行通知面试。有的学校记入总分,有的学校记作参考分。无论怎样,虽然面试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会影响录取。 关于面试内容,主要是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主考老师一般要问你的毕业学校、工作经历、硕士论文、发表论文情况,然后针对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有的还会用英语提问。 关于面试策略。面试考生人数一般要大于录取人数,特别是笔试结束后的面试,等于是所有考生的面试,所以,每个考生的面试时间不会很长,一般巧分钟。应试策略基本有两种:一是适时出击,详细谈你熟悉的内容,把你最光辉的一面展现给主考老师,不熟悉的问题简略回答;二是耐心等候老师讲述问题,你要好好做一个听众。不要急于回答,不清楚的还可以再问。关键是掌握时间,话多有失,少说为佳。面试的顺序对考生的成绩和印象是有影响的。如果能够选择,根据统计,在一个阶段的中间位置最佳。 所以无论是在职的,应届的还是跨专业的都要把准备的到位,如果把握还这几点,基本上你的考博就成功了一半

文科生出国读博

ms 综合top20以内的都有开设,后面的就不清楚了,不过作为牛校,toefl和gre的要求都是离满分越近越好,文科toefl要求向来高,估计底线105-110,gre可能低一些,但是1400+应该还是要的= =
文科两极化很严重,像法律一类的大热门就几乎没有奖学金(有也先给米国人的),如果是宗教哲学一类的冷门,奖学金很好拿,因为学校和政府要鼓励学生学习这个,所以奖学金丰厚是一个优惠政策= =
东亚语言文学,个人觉得应该是偏冷门的,所以奖学金应该属于好拿的那种= =
你申请的时候找个牛推会有利些= =
ps:博士的奖学金比研究生和本科都好拿,因为读的人少= =

求考博士的经验之谈。谢谢

考博经验谈(1)
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家都开始急着找工作,写论文,或者继续深造,考博士,忙忙碌碌的过着研究生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我已经在去年参加了上海交大的博士生考试,已被初步录取,所以现在只是忙着写论文,还没怎么感到就业的压力。一次会议期间,跟研究生分管书记李书记谈起工作和读博的事情,李书记认为可以把自己考博的一些经历和感谢跟大家谈一谈,但我知道大家大部分都选择了就业,考博毕竟不是考研,所以我想这是否有必要,书记说,还是有多人有这方面的心思,那我就简单把我的一些经历和感谢跟大家说一说,就当与大家的一次思想交流吧。
关于考博原因。现在大多数同学好像已经对考博不再那么感兴趣(起码我看到的情况是这样),可能是大家都觉的年龄都不小了,应该融入社会开始工作了,但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家是充分考虑了读博士的难度和博士毕业后能得到什么后才对读博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而我选择考博,是因为自己感觉对学习还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还比较喜欢学校中这样一个学习的环境,也不是对工作有厌烦或恐惧感,而确实是感到还有很多知识需要补充,即使工作的话,感觉心里不是很踏实,总想着再学的深入一点,对事情理解的更透彻一点,然后去做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事情。当然,相对其它一些同学,我还没有感到年龄带来的压力,家庭也支持我考博的决定,再加上自己的愿望,所以我选择继续深造。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交大,首先是自己想换一个学习的环境,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直到去上海考试之前我都未曾出过省,来济南学习也基本是我最远的旅程,每当与在外地的同学聊天交流,总感到自己的思路已远远跟不上最新的形势需要,能逐渐的体会到自身思想观念的狭隘之处,所以到外面闯一闯的愿望也非常强烈。另外,交大在机械工程各方面确实做到很出色。
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我已在这个学校度过七年的美好时光,培养了我对这里的浓厚感情,本科时阶段专心学习,研究生阶段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也得到了宝贵的历练经验,回想起来,虽然没有什么耀眼的成就,然而却感到自己过的很充实,没有任何遗憾,感谢山大培养了我。
再谈一下自己对考博需要哪些方面的要求的个人看法,仅供打算考博的同学参考。在你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好了自己准备研究的方向后,那就积极主动的跟老师联系,联系是要说明自己研究生阶段做过的课题,重点介绍由自己完成那部分工作,谈一下自己做科研的体会,关键是要有的自己的认识和看法。然后就是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位老师,说一下自己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当然要实事求是了),这是老师很看重的地方。如果一切顺利,你报的导师同意你报考,那你就开始认真准备,虽然博士考试难度不是很大,但要保证过线,然后考个理想的分数还是需要扎扎实实下一番功夫的,一般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大家可以充分利用好考试前的假期时间,这样才不至于耽误太多硕士课题时间。再有就是,如果读博的愿望非常强烈,非常希望跟着某个导师学习,建议你努力争取一个跟导师见面的机会(我是在初试结束后感觉成绩还可以后去找的导师)。和导师见面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导师进行一次真诚的沟通,让导师能从各个方面充分的了解你,导师看重的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一个书呆子那种类型,而毕竟面试时间太短,并不能完全的展现自己。
另外,以下是我从网上看到的一些经验之谈,感触颇深,拿来与大家共享。
(1)是否应当读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年龄比较大,已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希望借助读博转换工作性质,工作地点,或者镀金等等。这种情况个人都考虑的比较清楚利弊得失,不用怎么讨论。
b)学习一直比较优秀,追求上进,冲着交大的牌子和上海的地点来的,一般原来学校的名气,但是学生本身的素质比较好,也比较努力。目的相对比较明确:比如想在上海工作,生活,或者利用读博的机会争取更多的机会。
c)还一部分是上学上习惯了,自己也没考虑的太清楚,一时冲动就考博。
d)想通过读博,回避社会的竞争,或者不善于交际不敢与外界接触。
一般来讲,前两种都可以顺利读完。后面两种同学出现问题的概率比较大些。一入学的时候看到交大博士实际的情况,以及毕业的难度特别大,很多同学就感到非常的紧张,压力非常大。而且往往都有一些完美主义倾向,自尊心比较强,社会经验也不是很足,如果性格再内向一些,适应不了上海特殊的商业社会文化,就容易造成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把生活安排好,多去与人沟通,舒缓压力,不要苛求完美。
(2)读博之前大家至少应当好好地考虑一下几个问题:
a)是否真的对科研感兴趣?
b)自己的功底怎么样?特别是外语与数学,计算机功底?智商是不是中上水平?
c)自己抗压能力,心理调节能力怎么样?
d)性格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能否与人相处,沟通?能不能从别人或得帮助?
e)毕业后能干什么?
相信考虑清楚这几个问题后,自己应不应当读博应该有个不错的估量。个人觉得对知识,科研比较感兴趣(我是指比较纯粹的那种),性格不是非常内向,对社会有一定认识,功底好些,比较聪明些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目的最好还是学些真材实学上,累计知识。或者是目的非常明确,利弊得失已经权衡的非常清楚的人士。
以上的内容仅供希望考博的同学参考,当然,个人有个人的情况,有很多观点自己也没把握说是对还是错,也不一定适合你的情况。只是把自己的一点感受写下来,以供大家参考,大家也可以找我交流。

在新加坡读博士,尤其是文科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感觉自己的交流很困难,感觉特别不好,建议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再考虑。